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宣朝庆:思想交流崇尚慢节奏

发布者:时间:2017-07-30浏览数: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6月7日     发稿时间: 2017-06-14 09:45

  学术会议是学术成果发布的重要场所。学者个人或团队发现思想之后,需要在大的学术共同体中交流学术成果,以便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思想创新、结论适用等方面接受其他学者的检验和批评。通过学术会议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学者们可以直接表达观点、展开思想交锋并进行深度交流。所以它实际上是思想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成果接受创新性检验的重要途径。

  为了方便学者交流思想,学术会议已经演化出很多形式,如专题研讨会、学术工作坊、主题报告会。不过,由于种种限制,同时为适应学者们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学术会议时间大多被设定在半天至两天之间,个人发言时间不多,对谈、研讨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通常的模式为个人发言15分钟左右,多人发言之后有10—20分钟的讨论,但往往由于发言人、主持人控制不好时间,集体讨论时间很少甚至被取消。于是,学术会议成为纯粹的自说自话,失去了作为思想交流场所的基本意义。目前,思想交流比较好的形式是主题报告会和学术工作坊,与会者有较长的时间围绕一个人的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与会者在提问、回应、批评中体验头脑风暴,获得知识上的进步。其特点是节奏慢、时间长、交流频次高,因此能取得较好的思想交流效果。但是,在会议上的时间仍然是有限的,所以一些会议要求与会者提前阅读相关论文,以便在会议上发表意见。

  学术会议不同于一般的工作部署会议,是思想实验的一部分,必须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倾听和思考以对学术思想进行消化,也必须有相当的时间去讨论和批评以对思想创新进行熔铸和发展。会议日程安排紧张导致会议节奏太快,不利于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也就使得会议失去了学术交流的本来面目。所以,思想交流应该放慢节奏,使专题讨论更为深入。其实,一些学术单位早已把握住了开慢会的节奏,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厦门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邀请日本汉学家森正夫与傅衣凌、杨国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合作研究,三人各自阅读对方所写的有关论著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而围绕多个主题报告研究心得并展开讨论以拓展学术视野和问题意识。现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在创所之初就实行的访问学者制度,与此类似;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访问学者制度也有这样的效果。这些活动的基本特征,都是邀请优秀学者到本单位进行长时间的住场研讨,以保证学者们可以朝夕相处,进行高频率、长时间的学术对话。

  学术会议是重要的思想实验场,而思想实验需要学者的沉静思考和陶冶汇通,所以应不断创新形式、放慢节奏,以容纳更多的学术互动频次,最终达到学术对话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上一条:马伟华:当前我国民族文化保护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下一条:张志红:信息公开是政府执政必要的阳光防腐剂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437必赢国际线路(BWIN中国)官网登录-欢迎您 ©2025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