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南开贡献】公共管理:融合发展 观照时代

发布者:雷涛时间:2023-05-15浏览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的科学判断,为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重镇,百多年来,南开大学始终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宗旨,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服务国家发展、支撑文明进步,作育英才、繁荣学术,耕耘不辍、硕果累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特推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南开贡献”系列专稿,梳理总结百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南开哲学社科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进程的卓越贡献、奋进姿态和远大目标,进一步激发广大南开哲学社科工作者,勇担历史使命,坚持“四个服务”,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加卓越的新贡献。


公共管理:融合发展 观照时代

  南开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深植百年政治学的优渥土壤,呼应社会转型的时代需求,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理念,积极投身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对准公共管理实践开展前沿研究,坚持在“原创性、时代性、专业性”上下功夫,形成极具南开风格的公共管理学学术高地。

南开公共管理学科建立与稳步推进

  南开大学自1919年建校之日起,就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思想,十分重视作为培养治国人才的政法、管理学科的建设。1979330日,邓小平指出我国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等领域社会学等学科“需要赶快补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南开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应时而建。经过多年发展,南开公共管理学在现代政府管理、冲突管理、城市治理、数字政府、区域治理等领域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南开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

  南开大学较早开始开展公共行政研究,招收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特别是2003年设行政管理系以来,南开公共管理学科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朱光磊、杨龙、沈亚平等教授潜心研究,学术成果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南开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初具基础。

  在对中国政府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朱光磊教授1998年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国的现代政府理论。在2006年出版的《现代政府理论》中,朱光磊教授明确了“现代政府理论四维分析框架”和“政府职能两层次说”。四维分析框架是把“职能、机构、体制、过程”四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且前后衔接的环节,全面研究和系统阐释现代政府问题,“两层次说”即政府职能包括政府功能和政府职责两方面,政府功能即对重要社会关系的处理;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调整政府职责,集中于政府在内政、外交、社会保障、教育、科学、文化、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做什么,由谁做,怎么做等问题上。南开大学已经成为研究政府职责体系的最重要阵地,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的成果。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78_0b86f467.jpg

 

  沈亚平教授对中国行政发展与公共组织管理变革的重要领域进行系统耕耘,在行政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他分析转型社会中公共行政的系统变革,探索其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同时,团队在现代政府制度、地方政府权责、政府与社会共生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理论贡献。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79_af7448bb.jpg

 

  杨龙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是国内区域治理最早的一批研究者。1990年代以来,杨龙教授对区域治理划定了地方政府间关系、动力机制和权力关系等基本研究命题和概念范围,提出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的中央诱导型、大行政单位主导型和地方互利型三种模式等论点,为开创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理论体系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60_7c23cdaa.jpg

 

  南开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公共政策领域的学术研究,形成了以王骚教授为核心的公共政策研究团队。2003年王骚老师出版了《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一书,对政策过程和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式及基础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是国内较早对政策科学进行系统介绍的著作。

南开公共管理学科面向新时代的新作为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治理。南开公共管理学科呼应新时代的需求,对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命题,迎来了新的机遇。南开公共管理学科学科设置更加全面,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初步形成,已经进入公共管理学科的第一方阵。

  全国领先的政府职责体系研究

  朱光磊教授持续深耕现代政府理论,重点关注服务型政府,提出在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政府四大职能的具体表现方式、侧重点是不同的。张志红副教授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责履职”、基层治理“异构”、央地协同治理下的“政府间伙伴关系”等概念,指出职责同构的再造与政府间职责重构,拓展了中国政府间关系研究新领域。研究团队每年出版《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连续14年追踪中国政府发展研究的最近理论与实践进展,提出地方政府发展指数,已成为本领域具有综合性和影响力的系列研究报告。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80_250cf523.png

 

  沈亚平教授持续跟踪和系统研究中国行政转型,提出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要求政府的行政发展,从以往的传统化的国家取向型的政府转向社会取向型政府,其实质和目标为建立现代政府制度。金东日教授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途径的研究视角探析”诠释了政府责任范围及其实现途径。翟磊副教授提出了面向独特性任务的地方政府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框架。

  构建公共冲突管理的原则性框架

  常健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公共领域冲突管理的研究,构建公共冲突管理的原则性框架。团队出版首部《公共冲突管理》教材;出版的《中国公共冲突化解的机制、策略与方法》《公共领域冲突管理体制研究》两部专著,分析了中国公共冲突从“事项型”向“社会型”扩展的趋势,“二阶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路径,提出公共冲突管理体制需要从行政主导逐步向社会主导发展的学术观点。对医患冲突、劳资冲突、族际冲突、社区冲突、校园冲突、征地拆迁冲突、环境冲突、网络冲突的管理和化解方法进行了具体研究,探讨了预期管理、新闻议题框架管理、舆情中和、第三方干预、社会组织参与等在公共冲突管理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62_e07d9950.png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63_2e107643.jpg

 

  形成城市治理研究的南开学派

  南开大学的城市治理研究有较长的历史。曾为南开大学兼任讲师的张锐,在20世纪20年代分别获得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市政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29年与梁思成共同起草了天津市城市规划方案,被誉为国人自主起草的第一个城市规划方案。他与梁思成等合作出版了多部市政研究著作,成为当时的中国城市管理研究前沿学者。进入新时代,南开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服务中国城市化战略,对准城市治理前沿问题开展有组织的研究,已形成重于调查研究、长于理论建构的城市治理研究“南开学派”。近年来,南开大学城市管理专业与全英城市学排名第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开展紧密的合作办学和联合研究,城市管理专业名列国内前茅。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64_f00cd9aa.jpg

 

  朱光磊教授团队长期关注中国“市政”问题,团队尤其注重“用脚做学问”,提出“流量城市治理”分析框架,开展“城市职责体系”的比较研究和全球城市的比较研究,推进数字城市治理的实验研究。

  吴晓林教授等提出“城市性”的基础原理,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展调查研究,建成“特大城市安全风险”“城市基层治理”等大型数据库、案例库,提出“社区治理复合结构论”和“治理转型的国家创制社会逻辑”,提出社区党建发挥“主体补位”和“社会建构”的二重性功能,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国内外顶尖期刊等刊出,获得多个省部级以上一等奖,多次受邀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咨询。锁利铭教授揭示了“数据驱动城市治理转型”的多重复杂动态逻辑,形成了对城市数字化进程的功能性耦合、协同性驱动和系统性变迁的“复杂性理论框架和经验模型”。赵聚军教授从推动城市社会整合与优化基层管理的视角,将城市基层党建归纳为“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双重逻辑。马学广教授率先以“网络逻辑替代等级逻辑”,揭示出我国城镇体系演变的“菱形”格局及其空间效应。孙轩副教授等首次提出“城市可视化治理”和“城市动态治理”理论框架,丰富和完善了“智慧城市”理论体系,构建了以“城市计算”为核心的计算社会科学研究网络。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65_48fc9502.jpg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66_da3e0085.jpg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67_6370c522.png

 

  深入开展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杨龙教授及其团队进一步发展了区域治理政策研究,学术体系逐渐成熟、知识体系日趋完备,形成了总政策、基本政策和专项政策的区域政策分析体系,提出了治理单元概念,将行政区、经济区、功能区等统合入治理单元理论,提炼出治理单元的虚实分类和要素结构。锁利铭教授将“制度性集体行动”以及“网络治理”等经典理论框架与中国区域治理实践相融合,揭示出虚实治理单元内部的多重边界、多维主体和多领域政策中府际关系和政策过程的动态复杂性。马学广教授将国家尺度重组视角引入区域治理单元研究之中,揭示出国家空间选择路径。孙兵副教授融合政府失灵、博弈论等经典理论,提出了空间失灵概念。研究团队自2016年起每年出版一部“中国区域治理研究系列报告”,目前南开大学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公认的区域治理研究重镇之一。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68_8118f1df.png

 

  独具一格的行政区划研究

  赵聚军教授长期开展行政区划研究,始终坚持从国家治理和政府职能的视角动态考察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政府发展模式转型与研究范式转换》一书被认为是近10年来最重要的行政区划研究著作之一。赵聚军教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审视不同区域、层级的行政区划调整,在肯定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同时,强调其在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了行政区划研究的理论进步。经过与学界同仁多年的共同努力,初步扭转了主要从空间演化的视角研究行政区划,缺乏机制、过程分析的状态。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81_1b93a352.jpg

 

  南开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在两岸区域治理研究方面具有全国影响力,黄清贤教授经常接受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等机构以及全国各地的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研究机构的会议邀请与咨询,推进两岸关系治理研究,积极推动在国内治理框架下的整体性治理、社会资本共建社会融合、文化共建等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获得高度肯定。吴晓林教授等多次深入台湾地区开展两岸城市和社区比较研究,并提出“社区治理的三角结构”“城市治理的分类确权职责体系”等观点。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70_b8a6fef3.jpg

 

  形成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学术品牌

  南开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从21世纪初期的“电子政务”研究肇始,经过二十年多年积淀,在“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领域形成了体现南开特色的学术品牌和研究高地。刘银喜教授从宏观视阈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开展了系列学理性研究,系统论述了“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公共价值创造”等观点,形成了数字政府研究的“价值路径”。锁利铭教授提出了政府间数据共享的双重困境命题。徐晓日副教授出版了国内较早研究电子政务的系统性著作《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和教材《电子政务概论》。孙轩副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首次提出大数据应用决策的“4M思维”理论框架,构建了“政务大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理论模型。南开大学数字政府与数据治理研究团队与《新京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联合发起“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

http://news.nankai.edu.cn/pic/003/000/526/00300052671_b88649a5.jpg

 

  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策研究

  南开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解释,开展公共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金东日教授、李瑛副教授等聚焦“中国之治”,探索行政现代化、公共政策行为、政府绩效管理的中国情境,提出政府绩效治理的本土理论效能评估、影响因素、独特模式。同期在南开任教的朱旭峰教授,聚焦政府决策,提出“决策者在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行为”,并且较早地聚焦智库研究、讨论中国社会政策变迁的属性与专家参与模式之间的机理关系。周望副教授关注中国“试点政策”“议事协调机构”的研究,提出新的“中央推动-地方学习”解释框架。蔡声霞副教授提出了重视非正式和非市场媒介在技术政策中的重要作用。

  陈巴特尔教授长期从事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首次将“院校研究”“内涵式发展”引入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把“高质量发展”概念引入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开拓了高等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新领域。茹宁教授致力于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对西方国家与大学关系历史进行梳理,对国家与大学关系改革诸多难题产生的历史根源进行剖析,在同类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陈超副教授致力教育公平与大学治理研究,从教育权利的保障、党和政府为推动教育公平而采取的政策、大学内部治理等角度,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优势和发展潜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凸显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方位,对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南开公共管理学科有较好基础,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南开公共管理学科正在踏上新征程。南开公共管理学科志存高远,以在学术领域中发出南开声音、形成自主知识体系为己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力量。

 

执笔:沈亚平 常健 吴晓林 陈巴特尔 锁利铭

刘银喜 马学广 茹宁 蔡声霞 孙兵

记者:吴军辉

插图:徐晓日 翟磊 张志红 陈超 孙轩 张丽梅

专题策划:社科部 宣传部

统筹:管健 李娜 孟德龙 吴军辉

 

原载:南开大学新闻网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3/05/15/030056125.shtml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437必赢国际线路(BWIN中国)官网登录-欢迎您 ©2025

  • 学院公众号
  • 校友会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