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吴志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何以砥砺奋进

发布者:时间:2019-10-05浏览数: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何以砥砺奋进 
吴志成

 来源:天津日报 2019年10月5日第5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统筹中国国情实际与国际形势变化,融汇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而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当代中国外交,旨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无疑已经处于当今时代的前沿,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当代中国发展新要求,深刻思考人类发展前途命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外交新理念新构想新战略,使中国外交的大国特色、风格、气派更加彰显,也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讲,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历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何能够坚守初心,砥砺奋进,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重要贡献,进而迎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百年之大变?


  ●始终坚持党对外交的集中统一领导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灵魂和根本特征,也是中国外交制度的优势和政治保障。回首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进程,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保持相对统一、稳定与持续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复杂严峻,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中国外交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才能战胜一系列国际困难和敌对封锁。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顶住了西方制裁和遏制的压力,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我们进一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加强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中央召开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两次外事工作会议,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党中央对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对外工作的统筹协调,增强了全国对外工作“一盘棋”意识,确保了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到有力贯彻执行,也形成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攻坚克难、阔步前行的根本政治保障。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石和根本方针,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整体历程和各个领域。新中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将独立自主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坚定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主张中国的事情要由中国人自己做主,世界上的事情要各国一起商量着办。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收回国家主权,使新中国在激烈动荡、艰难险恶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邓小平同志更是鲜明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70年来,从最初的“一边倒”到“建设和谐世界”,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但不管国际形势多么严峻,外部压力多么巨大,中国从来没有牺牲自己在对外政策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外交上始终坚定奉行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坚定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与完整。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仍然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独立自主决定自己对国际事务的态度、立场,制定自己的外交策略,强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继续在国际社会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最高准则
  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的最高行为准则。这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历史经验。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就是维护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维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有力保障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70年来,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外交决策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始终把握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坚持长远和根本的国家利益,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鉴于中国在近代长期遭受帝国列强的压迫和侵略,中国外交在维护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利益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现香港、澳门回归,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与17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国家主权和统一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国家利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外交作为国家战略实现的方式和保障,需要在国内外两个大局错综复杂和不断变动的相互影响中,理解和把握国家利益的本质。中国外交明确提出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目标,在推进经济发展、加入WTO、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等国家重大利益方面成就显著。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涉台、涉海、涉疆、涉藏、涉港以及经贸摩擦等一系列问题上展现了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国家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永恒期望,中国人民对战争和动荡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更加孜孜不倦的追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关系是中国根据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的基本规律,也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它表明,只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如果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能发生尖锐对抗甚至冲突。国家之间关系的好坏,世界是否和平稳定,关键在于各国是否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中国从一个贫弱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扩张和掠夺,而是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不久,周恩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热烈响应和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与赞同。1956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准则,中国与许多国家签署的双边文书都确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1982年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予以规定。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仍然继续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切和我们平等交往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扩大同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成为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体系变革的中流砥柱,在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强调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推动和平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始终遵循外交为民的基本宗旨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赢得天下民心,新中国外交本质上也是人民外交,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外交的宗旨。有效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合法权益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职责。中国外交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和造福人民,才能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954年颁布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明确规定,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日益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涉及中国公民、法人利益和安全的事件极大地增加,保护海外公民、法人安全和合法权益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改革开放前,中国平均每年只有几千人次出国,2018年,中国公民出入境达到5.6亿人次,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会同各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约8万起,备案或核准对外投资企业8786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90.4亿美元,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7万人。如此巨大的海外利益和复杂难测的安全环境,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始终遵循和贯彻“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宗旨,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切实保障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不断拓展中国的海外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协调、预警、应急、服务和磋商机制,更好地保证广大海外同胞人身财产安全,让他们随时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温暖,随地享有应有的地位与尊严,这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外交的内在要求。

  ●始终推进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
  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海陆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拥有14个陆上邻国、8个海上邻国。周邻和稳,则国家安宁,周边对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积极发展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首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周边邻国的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展现不同特点,但是睦邻友好这个根本政策始终不曾改变,始终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周边环境。70年来,中国同周边各国达成或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协定,与14个周边邻邦中的12个国家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已有90%以上得到划界,实现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共同利益逐步扩大,打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友好的周边战略依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新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投资来源地,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利益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睦邻友好、总体向好的周边环境,使周边国家同我国的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必须始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努力建设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这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中国将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特别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70年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新时代长风破浪继往开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外交70年始终披荆斩棘,克难前行,为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谱写华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迈入了开启强国征程的新时代。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437必赢国际线路教授)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437必赢国际线路(BWIN中国)官网登录-欢迎您 ©2025

  • 学院公众号
  • 校友会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