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朴方)12月5日下午,天津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潘允康研究员受437必赢国际线路的邀请做客南开大学“周恩来论坛”,做了题为“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回顾与思考”的主题演讲。论坛主持人是社会学系系主任赵万里教授,学校部分师生参加。
潘允康研究员在社会学百年发展背景下,着重梳理了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三十年来的重要事件,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其深层的原因与意义。他的讲座分为七部分。
一、中国对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渐进认识
潘允康研究员回顾社会学史,指出马克思对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的激烈批判源于他们不同的主张,这种批判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消社会学学科的理论依据。潘允康研究员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出发,社会学恰恰就是一门“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的”学科,社会学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因此本学科应被重视。随后,潘允康研究员以他在1981年参与的中美合作调查为例,指出在调查中,自己学习到国外先进的调查研究方法,这与当年中国解放思想与实行开放的方针是分不开的,同样,中国社会学“当初不引进,就没有今天。”
二、改革开放为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潘允康研究员认为,尽管1979年邓小平、胡乔木发表讲话为社会学正名,但囿于时代发展阶段,当时许多人对社会学缺乏认识;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才能出来”的认识。可见,中国社会对社会学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中国社会学若能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将能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三、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社会学发挥研究优势
潘允康研究员征引了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极限》、纪念《联合国宪章》生效25周年会议的决议,以及1982年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一事,认为在当今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学把社会作为整体来考察的研究思路将会为解决当下和今后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四、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
潘允康研究员认为,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文明”,再到2004年提出的“社会文明”以及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的“五位一体”,国家建设理念的变化反映了当局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认识的进步和促进未来的发展。
五、社会学在调查和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作用
潘允康研究员指出,提倡“和谐社会”恰恰是因为当下社会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问题丛生,却又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所谓的“道德堕落”等浅显因素。尽管站在历史角度来看,期间的许多问题难以避免,但结合自己主持的“千户调查”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潘允康研究员坚信社会学在调查和解决社会问题上能发挥重要作用。
六、社会学与和谐社会建设
潘允康研究员认为社会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促使社会关系和谐。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里,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支撑点,社会学学界应该将此作为研究的重点,发挥社会学在研究社会关系方面的优势,由此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随后,他谈了自己设想的“和衷共济”式的社会图景,他相信这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层次。
七、社会学学科研究社会的主要特点
在报告环节的最后,潘允康研究员归纳了他多年的研究心得——五大理论:社会背景论、社会学角色“扮演”理论、社会关系本质论、多种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论、社会调查方法论。五大理论彼此之间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价值。
在讨论环节中,老师同学们与潘允康研究员探讨了中国社会学的研究能否建立本土的理论体系、中国同性恋婚姻的现状与问题、用西方理论指导和制定中国家庭政策的可行性以及单亲家庭里父亲角色缺位带来的影响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