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隋艳霞):由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主办、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和荷兰人权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跨文化人权国际研讨会”于12月2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来自荷兰、南非、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津巴布韦、美国、新加坡、越南、赞比亚、巴哈马、布隆迪、安提瓜和巴布达等1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各高校和机构的60多位人权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传统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念与人权的本土源头”。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光磊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众所周知,跨文化人权研究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权作为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本身就是跨文件交流、碰撞、妥协、包容的产物。只有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特质和差异之间的关系,联合国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各种机制,才能具有更大的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好的人权观应当是考虑到文化差异的人权观。”
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的成员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国,其成立宗旨是推动不同文化间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交流,促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人权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该中心至今已举办五届跨文化人权国际研讨会,这些会议对于促进不同文化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此,朱光磊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在过去五年里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每年一度的调研,我们对不同文化中滋养人权精神的因素,有了日益精深的理解,为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供了一个民间交流平台。”
在今年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人权的多元文化起源”“不同宗教和社会文化中的人权源头”“本土文化与当代人权”等话题进行主题发言和广泛交流。此外,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还就起草“关于发展中国家人权立场的原则文件”进行磋商和讨论。
专家们指出,“人权”不应仅仅是西方文化传统的“故事”和“历史叙事”,在亚洲、非洲等众多非西方国家的本土文化传统和宗教传统中,同样蕴含着滋养人权理念的文化要素。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健教授就指出,人权的理念是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之中的,无论是中国的佛教、道教思想,还是伊斯兰教以及非洲的民族观念中,都可以找到人权的源头活水。为此他强调:“人权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二战以后多元文化碰撞的一个结果。所以,如果人权理念在解读上脱离了多元文化的源头活水,那么人权理论的根基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就会成为一种狭隘的地方观念。我们在解读人权文化、人权理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止单一文化的文化霸权主义,而应当提倡多元文化的互相碰撞、互相汲取,以此途径来丰富人权理念。”
与会学者们表示,反对人权解读上的单一文化霸权主义,深入发掘和尊重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权资源,不仅有助于人权理念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和普及,而且有助于人权理念自身的丰富和发展。只有在各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才能形成真正的人权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