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本学期最后一场“导师有约——师生交流下午茶”活动在437必赢国际线路324会议室成功开展。此次讲座主讲人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的陈浩副教授,讲座主题为《大数据心理学:机遇与挑战》。
讲座内容回顾
首先,陈老师就互联网应用形态的演进进行了简单梳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出现大量的民用和商用互联网。最初,民用互联网主要用于议程设置。20世纪初,搜索引擎的出现直接催生了“用户产生信息”,人类有了充足的表达空间。Web2.0时代,则是人类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截止2020年,人造物质量已经超过了全球总生物量,人类世到来。陈老师指出,这种阶段性划分助于厘清大数据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陈老师在梳理科学研究范式演变和近十年计算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向大家展示了心理学所在的学科位置,并强调计算社会心理学和大数据心理学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后,陈老师从学术理想、学术现实、数据资源驱动和Aggregate psychology几个角度出发,向大家分享了他过去八年学术布朗运动和具身思考历程。陈老师指出,学术理想分为三步:模仿跟随和学习榜样;努力与榜样并肩同行;超越大部分人,并试图引领一个方向。不能脱离现实空谈理想,所以陈老师进一步指出,要解决好个人生存、团队发展和学科内外合作网络壮大等学术现实问题。陈老师强调从具身角度理解大数据心理学,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一学科本质是受数据驱动的,只有掌握数据资源才能突破学科研究的关键领域,二是Aggregate psychology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然后,陈老师通过向大家讲解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级维度,即时间—空间维度和数据驱动—理论驱动维度。两级维度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四种主要的研究领域:基于微博的基本情绪波动研究;基于搜索引擎的文化价值观和亲本照料动机外化研究;基于引擎搜索的文化价值观和奢侈品关注研究以及基于微博的基本情绪地理分布研究;基于Google Ngram的宗教性和犯罪率研究。陈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实验范式之于社会心理学“黄金范式”的地位,以及大数据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最后,陈老师总结了如何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和变量指标,以及研究中会遇到的“陷阱”和挑战。对于如何开展研究,陈老师分享了社会心理学和计算科学、社会心理学内部、心理学内部各分支学科间以及广泛的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四种研究合作路径。
本学期的“导师有约”系列讲座至此圆满结束,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师生畅谈学术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