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必赢国际线路第11期“博士生学术工作坊”于2022年2月24日下午15时在线上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工作坊的报告人为2021级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高秉龙、马智苏和周佳卉,由2021级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刘亚强担任主持人。政府学院金东日教授、锁利铭教授,金融学院朱铭来教授,以及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鑫涛老师对三位博士生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延续上期云端学术研讨的良好氛围,本期工作坊吸引了全国各大高校100余人与会就相关主题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
一、高秉龙:《农村养老需求精准识别的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
高秉龙同学汇报了《农村养老需求精准识别的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一文。他从当前农村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的现实关怀出发,回顾了政府识别农村养老需求的阶段演进,从消费实现视角提出了精准识别农村养老需求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与会师生就汇报内容进行了评述和讨论,针对文章的指标选取、研究目标的落脚点、农村养老的复杂性、相关的新政策向汇报人提出了问题。
与会嘉宾点评环节,金东日教授建议,对城乡养老进行对比会使得研究更加完善,老年人养老尊严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更加深刻的政策、制度、文化变革才能实现。朱铭来教授指出,农村养老问题比较复杂,研究在模型设定和实证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变量,使得变量能更好地反映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锁利铭教授认为,文章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模型的对话,凝练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站位,区分大小数据的识别。李鑫涛研究员提出,研究要优化选取变量,建议采用城乡统筹变量,科学化指标体系,改善地图使用及摘要模糊的问题。
二、马智苏:《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
马智苏同学汇报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一文。该文根据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15个试点城市的政策文本,设计了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测算模型,计算出不同试点方案的基金可持续性情况,进而通过比对不同方案推广向全国的基金测算结果,得出我国总体上适合发展城镇职工参保或年满18周岁全员参保、多元筹资、重度失能人员享受、低水平定额给付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结论。
与会嘉宾点评环节,朱铭来教授指出,文章数据源是2015年的人口小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方面需再收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测算,另外可再加入第二批试点城市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更有意义,在结论中“低水平定额给付”用词值得再进行斟酌。金东日教授提出,文章不应仅仅是数据的比较,要写出方案的具体区别,对试点政策需进行政策性分析。锁利铭教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文章缺乏“可持续性”的概念界定,有必要补足以明确研究指向;二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表达不规范,下一步应该注意调整优化。李鑫涛老师指出,文章核心的概念与观点需要进一步在综述中清晰表达,关键词也应增加研究使用的方法;同时,文章应对2020至2050年间预测的不确定性进行充分解释说明,政策环境方面也需要完善相应分析。
三、周佳卉:《“后贫困时代”的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探讨——基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测算比较》
周佳卉同学汇报了《“后贫困时代”的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探讨——基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测算比较》一文。该文着眼于2020年之后“后贫困时代”的相对贫困问题,通过测算比较城乡间、不同收入群体间、不同地区间灾难性卫生支出,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分配不公平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促进医保制度更加公平的政策建议。与会师生也结合当下热点与汇报人进行了探讨。
与会嘉宾点评环节,朱铭来教授提出,文章可以进一步构建理论与实证模型来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如何缓解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负面影响,可将宏观政策与微观数据有机结合,实现新的研究突破。锁利铭教授指出,研究应当进一步深入思考城镇化对于城乡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相对变化的影响机制。金东日教授认为,论文需要深入探究现状背后深层次的学理逻辑,建议可与国外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水平进行比较来更好把握国内保障水平。李鑫涛老师指出,对于公平性问题的论证应该更加严谨全面,提出问题部分应该更加简略地直接破题,对策建议部分也应更好对接研究结论。
新学期伊始,两期线上工作坊活动的举办如火如荼,有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与沟通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实现新的一年工作坊活动的良好开局。未来,工作坊将继续秉持群策群智、互动互助的理念,不断传递好“接力棒”,打造优质的博士生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更多热爱学术研究、喜爱交流探讨的朋友们的关注与参与!
博士生学术工作坊第十二期发起人:2021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许博 邮箱:767536304@qq.com